为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江苏提出市政管廊建设的新概念。记者从昨日在南通海门市召开的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培育1-2个城市开展地下市政管廊的试点工作,让水、电、气、通讯等各条管线在一个“地下长廊”里“和谐相处”,新铺或是维修管线都可以直接走入长廊中作业,让马路不再受伤害。
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人士介绍,巴黎下水道里宽敞得可以开汽车,能满足50-100年的管线铺设需求。像这样的市政管廊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中已经推广普及,目前我省也正向这个方向看齐。据了解,所谓“市政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共同空间,并将给水、排水、供气、供热以及电力、电信等管道、管线进行集中布置,形成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目前我省已经出台了《江苏省市政管廊建设指南(试行)》,正在向各地进行推广。
据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统筹利用地下空间。据统计,南京一条马路下面最多埋了21种管线。全省仅市政地下管线总长度就接近14万公里,今后城市发展将向空中、地下发展,如果各种管线都各自随意铺设,地下空间就会非常凌乱,而统筹规划市政管廊,就为地下停车场、商场、通道、地铁等地下设施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而对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是市政管廊可以解决“马路拉链”的问题,它是一个集中了各种管线的地下大通道,人可以走进去,新铺一条线路,或者维修线路,不需要从地面开挖马路。此外,目前管道都是直接在地表铺设,施工挖断水管、煤气管的事故时有发生,有了市政管廊,这类事故也可以避免。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确定省一级的试点城市,不过,苏州、无锡等地的试点工作已经先行展开。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在月亮湾试点的1公里市政管廊已经投入使用。主体工程高2.8米,宽2.4米,人可以轻松走进去检修,目前供热、制冷、供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已经“进驻”,并为今后新增线路预留了空间。当然,有关人士也介绍,由于现在老城的建设多已定型,建地下管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鼓励各地首先在新区建设以及旧城改造中统筹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