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记一等功获得者——钱七虎院士
4月19日,解放军理工大学礼堂春意盎然,1600余名官兵代表参加中央军委给钱七虎同志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张亚非校长宣读了中央军委通令,并为钱院士颁发奖章和证书。钱院士与全校官兵一起分享他从军60年献身国防科研与岩土工程事业的心路历程,钱院士所在团队代表王明洋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冯夏庭,从不同侧面介绍了钱院士带领团队聚焦打赢、倾心育人,攻坚克难、苦战前行的感人事迹和优良作风,在全校官兵,乃至全国岩土工程界引起强烈反响。

穷人孩子早当家 功勋卓著传佳话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钱院士的母亲在逃难途中的小船上生下了他,七岁时,父亲贫病离世。人民的助学金支持他念完了中学,是组织报送进入哈军工,是组织的选拔让他得到赴苏联留学的机会并成为一名技术科学副博士。回顾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归结到一点:国家、人民和党对其恩情说不完。
总结一生,钱院士深深体会:一个人没有大家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和进步,而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就要支持别人。一个领导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就要树立和实践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选教授就说过:“一个人做事处世既要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别人”。这些话是我的座右铭,也经常以此教育我的学生。军委记功和大学庆功是对我的有力鞭策,在有生之年,我要始终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勿须扬鞭自奋蹄”,要学习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院士,至死攻坚不放松。作为一名老科学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后继有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要责无旁贷地把他们带向更高层次,要使我的团队居于所在研究领域的引领地位,要使我国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成为世界强国做出贡献,并积极推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英文版继续创办精品期刊,这是我的幸福所在。
富国强军冲在前 站在学科最前沿
钱七虎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防护工程和岩石动力学专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带软硬环平面波爆炸压力模拟器和国内首套深部岩体加卸荷试验装备;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先后培养出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科技尖兵11人,所在团队被评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主持完成了28项重要课题研究,多项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003年起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并于2003~2007年间担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主席。他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得到了国际同领域专家的认可。由他领导的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目前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最大会员学会,并先后与南非、韩国等国学术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钱院士还热情支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和总编创办精品期刊,积极领导和参加每年度的编委会,特别是在有关单位决定不办英文期刊这样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仍身体力行积极推动并成功创办《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并作为首任主编亲力亲为使该刊顺利面向国际,取得较好成效。鉴于他在岩石力学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所做的贡献,被授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称号,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
钱院士积极培养年轻人。在他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之后,改变了中国国家小组主席由学会理事长兼任的一贯做法,让年轻人来担任这一重要之职。钱院士还主动放弃被提名竞选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的机会,推荐年轻人参加竞选。钱院士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引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全面发展。作为首席科学家撰写完成了中国科协2009-2010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并主持召开了岩爆和分区破裂化两次中国科协沙龙。钱院士带领学会发挥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智力密集的优势和智库作用,对决策咨询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针对锦屏二级电站深埋这一施工难度极大的世界性工程的关键难题,组织国内外专家提供技术咨询。钱院士牵头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若干建议”,“关于加快兰州城市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等,以“院士建议”正式呈报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领导。钱院士运筹帷幄,使中国首次赢得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与学术大会主办权,并成功主办。钱院士勇于创新,推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发展。在钱院士的领导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可度大幅提高。2012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二等奖,跃进全国学会前20名。钱院士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为中国的发展与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钱院士是我们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团队引领方向的一面大旗,时刻带领我们沿着正确方向,攻坚克难,苦战前行。“干任何事情,方向对了,走下去,成功只是迟早的事。”搞科研也是一个道理。钱院士说,没有自主研发的试验设备,基础研究难以有保障,科研攻关难以把握主动权,也难以形成自己的系统理论。于是,他下定决心,从基础抓起、从设备建起,并带领我们开始了自主研制实验设备之路。那段时间,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时间,带领我们先后奔波于北京、上海,在别人吃饭、睡觉的空隙打“时间差”。从方案拟定、草图修改到计算推演、研究论证,从材质考察、材料选用到施工建设、质量把关,他始终冲锋在一线,终于用半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带软硬环平面波爆炸压力模拟器,为构建爆炸波与结构相互作用完整理论技术体系提供了必备条件,为团队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钱院士是我们团队根深叶茂的一棵大树,时刻引领我们齐聚学科建设,夯实基础,蓄势发展。钱院士告诫我们:“干事创业就像爬山,只有不断地拼搏进取,才能使学科发展站在最前沿、走在最前列。”2004年,钱院士提出围绕“一高二扰动”特点开展深部岩体非线性力学理论研究。2006年,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获得关键性突破,于是我们又开始了试验方法的创新,在大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深部岩体加卸荷试验装备,为模拟深部岩石力学现象和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设备基础。2011年底,当团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喜讯传来时,那一幕我永生难忘。钱院士在一旁很高兴而又平静地说:“成绩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这只是一个新起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岩石力学领域前瞻研究还有很多难题在等待着我们。”
钱院士常说,要积累学科发展后劲,必须重视培养人才梯队。团队每年都举办一场“学术民主生活会”,不管多忙,他都亲自参加。他经常跑机关、找领导主动汇报情况,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出了一支过硬团队。今年实验室申报的“爆炸冲击效应与工程防护”评为国家重点领域46个创新团队之一,已通过科技部公示。钱院士是我们团队德高望重的一位大师,时刻引导我们投身国防事业,不辱使命,勇攀高峰。钱院士始终把使命牢记心头、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到纽约参加学术会议,会议间隙,他带着我们出去转了一圈,没有逛公园,没有去看大瀑布,出租车司机很奇怪地说,“你们不看风景,老钻隧道,太少见了。”钱院士却说,“来趟美国不容易,要抓住时机搞好研究。”钱院士常说,学问是严谨与细致做出来,来不得半点马虎。钱院士撰写的论文每一项数据都要反复实验,每一个判断都要过细论证;学生送审的每篇论文,他都逐字逐句推敲。他还规定,凡署他名的文章必须经他修改,非他执笔的,一律不许署他为第一作者。在成果排名时他总是推让,有的根本就不让排他的名,他认为科研工作谁做的,成果就应该是谁的。
钱院士在学术上虽然对我们要求很严,但在生活上却非常关心。有同志家庭困难,他更是解囊相助。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和爱人参加希望工程捐助,还成立了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他和爱人婚后分居16年,即使儿子1988年高考落榜,他也没有提出特殊照顾。钱院士的言传身教,就像春风细雨一般滋润着岩土工程界每个人,大家都把任务当使命、把工作当责任。在钱院士的带领和感召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将始终牢记责任,瞄准一流、站在前沿、追求卓越,努力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选自《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